dafabet888官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务公开 > 图片新闻
心系困难群众 着力帮困解难 | 记“鹭岛好公仆”厦门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徐克
时间:2022-12-28 10:21

e2b505f26b0a129aa910088a48762628_W020221228372418594500(1).png

  “鹭岛好公仆”

  选择了民政工作,就是选择了为群众做好事;选择了社会救助工作,更是选择了为困难群众做好事。

  从部队转业到市民政局工作了十个年头,徐克从一名救助“新人”成长为社会救助处处长,他凭借着过硬的个人素质、勤恳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成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特殊群体的“代言人”、基层工作人员的“引路人”。个人先后被评为防抗“莫兰蒂”台风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荣立三等功1次,2022年被市委组织部评为“鹭岛好公仆”并记三等功1次。

  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社会救助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对工作充满热爱。从事救助工作以来,他始终做到热情接待每一次困难群众电话或来访,悉心解读政策规定和办理程序,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也都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合理诉求但由于政策滞后等原因暂时无法解决的也都写在本子上、记在心上,想方设法研究解决,真正把困难群众的事情当成最大的事来办。

  2016年9月,超强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群众受灾严重,南平市分6批次捐赠共计835吨生活物资,他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快速转运分配物资,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2021年元旦晚上,他在值班期间接到翔安区群众梁先生来电,了解到其远房叔叔一生未婚,无子女、无收入,现在年老生病住院、身份证丢失,按规定无法申请社会救助,咨询市民政局这边能不能帮忙……他放下电话,马上联系翔安区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情况后,一起会商提出先按照“一事一议”将其纳入特困供养,再解决其户口问题,最后解决银行存款问题的方案。当晚就回电梁先生,并主动跟踪进展,协调帮助办理,很快就解决了梁老先生住院期间生活和医疗费用问题,安排出院后入住在区社会福利中心集中供养。事后,梁先生由衷感恩“民政人都是有爱心的人”!

  此外,他还积极引导慈善总会、社会组织开展“爱心厦门?圆梦助学”公益项目活动,68个爱心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帮扶困难家庭学生8500余人次,认捐帮扶资金705万元。2022年1月,所在处室被厦门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爱心厦门”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做特殊群体的“代言人”

    在一次次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社会救助的实践中,他深深地体会到必须把已有的成功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生活困难的问题。对此,他反复学习研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国务院、民政部、省委省政府和本市关于社会救助的政策文件,学习积累其他地市成熟的经验做法,主动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掌握困难群众新期盼和政策新问题,通过加快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使社会救助工作更加及时、透明、公正、有效,让广大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共享特区改革发展成果。

  2013年,市政府研究决定开展特困群体住房专项补助工作,作为牵头部门具体经办人,他上百次深入一线入户摸排、宣讲政策、核查验收,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为294户特困对象发放住房专项补助1250万余元。

  同时,为了今后让更多的困难群体也都能享受这项住房补助,他及时梳理总结此次住房救助经验做法和条件标准,将专项行动升级为长期救助政策,于2018年写入《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工作的通知》中。

  2018年10月,海沧区村民胡某、周某夫妇到处室咨询政策,反映其女儿确诊为戈谢病,该疾病治疗需终生使用思而赞,每年购药费用需近百万元,因治疗用药大部分超出医保范围,医保不能报销,其家庭经济状况又不符合当时的低保条件,享受不了医疗救助。看到他们一家渴望的眼神,他感同身受,立即启动救急难程序给予其临时救助5.8万元,协调社会慈善组织及社会媒体捐赠80余万元。

  结合这个典型案例和本市现有政策实施情况,他创新提出重病患者单独享受低保政策,写入《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中,胡某女儿第一个纳入保障。当年10月,该项政策被民政部转发全国参阅。

  近年来,他先后参与起草社会救助政策文件百余份,撰写的《厦门市适度扩大低保保障范围》等5篇信息获省办国办采用,2021年5月被福建省民政厅聘为福建省现代民政研究院智库社会救助专家。

  做基层经办的“引路人”

    社会救助涉及广大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经办能力建设事关社会救助各项政策落地效果。他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基层工作人员对哪些困难群众需要救助、个别不在政策范围的困难群众应不应该救助等一些疑难杂症问题的处置把握不准,成为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019年11月,某区民政局在接受巡察中,发现从宽执行政策可能作为问题通报,他指导采取区请示、市批复的方式,结合下步政策修订为区民政局说明情况,及时解决基层可能被问责的问题。通过这件事情,他萌发了“事后补台不如事先指导”的念头,他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基层经办机构定期征集、集体会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案例研判、督导检查等方式,重点破解大额医疗支出、重病重残单列、特殊收入计算等政策边缘疑难问题,逐步建立四级联动疑难问题研判机制,有力促进基层工作人员敢于主动救助、精准救助。

  近三年,他先后下基层开展社会救助政策授课宣讲17次,培训基层工作人员4000余人次;开展问题研判25次,解决疑难杂症200余例,在集体会商研判的基础上,编发典型案例9期25例,作为政策补充解读依据。及时将成功经验推广为全市普惠政策,先后废除“出国务工”“义务人拥有普通机动车”等7种情形不能认定为困难群众的规定,并从“常住人口救助”“就业成本扣除”等21个方面放宽准入条件。

  我市四级联动疑难问题研判机制获评省民政厅2021年度社会救助典型经验做法,2022年8月被《中国社会报》报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